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文化旅游试点

图: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文化旅游试运营 25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启动为期1个月的文化旅游试运营。来自深圳、中山的近百人代表作为首批内测游客,免费登上这座世界级枢纽,沉浸在“超级工程+绝美海景”的独特美景中。据悉,试运行期间,周一至周五对企业和科研团体在指定地点进行预约,周六、周日对公众个人进行预约。预计12月正式开业。票价方面,试行期间,“早鸟优惠”价格为每人128元(人民币,下同)。正式开通后,标准票价为成人188元、学生158元,均含往返及2-2.5小时的游览服务恶习。 /大公报记者 郭若曦 作为集桥梁、岛屿、隧道于一体的世界性工程,深中隧道全长约24公里,创造了十项世界纪录。是目前全球综合开发难度最大的跨海集群项目之一。经过7年论证、7年建设,2024年6月通车后将成为湾区的交通大动脉。作为深中通道桥隧改建的关键枢纽,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的西人工岛,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鲲鹏,矗立在深中海面上。 ​​伶仃洋。此次试运营开通了两条跨城专线。从深圳前海湾站到岛需要20分钟,从中山博览中心站到岛需要约40分钟。著名科普基地o 近距离体验超级项目“四面都是无与伦比的海景,可以看到前海的桥梁、机场和高楼,太棒了!”站在三楼的观景台上,来自深圳的游客李先生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景色。双子塔高高耸立,车辆时而爬上隧道爬上桥面,时而冲下桥潜入海底,展现了桥隧转换的工程奇迹。向东望去,深圳前海高楼林立,宝安国际机场航班频繁起降,船舶穿梭出海,勾画出一幅湾区活力的画卷。岛上2200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海科普基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展区,您可以纵览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湾区跨海走廊、我国桥梁和海底隧道的发展历史、深圳—中国走廊的建设历程。依托项目本身的技术,展馆还设置了许多打破传统模式的数字体验场景,构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科技+文旅”模式,打造多套互动体验,让游客“沉浸其中”。西人工岛外还放置了海底沉管隧道试验钢段以及工程的诸多实体构件,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超级工程背后的硬实力。海桥及低空观赏项目未来研究 运营方深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李新龙介绍,文化旅游西人工岛的运营开发将分阶段进行。一期重点围绕岛上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海科学基地进行考察和游览。未来,将逐步拓展包括观光、休闲度假、服务设施在内的综合文化旅游功能,如实施海桥观景、低空步行飞行等项目;长期计划引进机器人、VR、低空飞行等深圳特色。集科普教育、主题旅游、学习体验等多元体验于一体,将西人工岛打造成“科技+工程+文旅”复合型超级IP。 “没想到超级计划竟然如此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山游客廖女士悲痛万分。目前,三楼观景台,步行岛上已开通环岛步道、日落咖啡馆等节点。为保证交通畅通,重大节假日岛上陆路关闭。运营商正在研究水上划船和低空旅行等替代方案,并将利用现有的救援码头和停机坪扩大旅游规模。 “确保交通安全是第一要求。”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公路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李惠强强调,文化旅游区和交通枢纽严格分区,控制公交车班次,避免对交通造成影响。